肝脏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命时报一张底方辨治脂肪肝 [复制链接]

1#

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减少,因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疾病所致的脂肪肝越来越多,在各类肝脏疾病中高居榜首。通常所说的脂肪肝,大多数是指非酒精性脂肪肝,也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这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疾病,流行率高达25%~40%。该病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干预、不治疗危害非常大。本期,《生命时报》特邀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学术主任*中勤教授详细谈谈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很多人认为脂肪肝不是病,不需要治疗。实际上,脂肪肝是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的‘先遣部队’。”*中勤说,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脏脂肪占比超过5%以上,就可认为是脂肪肝。脂肪肝病程发展大多遵循炎症—纤维化—癌变的规律,极少数在一定条件下呈现“蛙跳战术”进展到肝癌。同时,脂肪肝也增加了恶性肿瘤发病率。

针对脂肪肝,目前西医治疗缺乏有效药物,而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无论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是改善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优势。*中勤通过临床数据,收集门诊及住院病例,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宣传健康教育,整理并总结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自拟“肝脂康”(方剂)为基础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组成:金钱草30克、荷叶25克、泽泻18克、姜*10克、决明子25克、莪术15克。从“肝脂康”组成药物的归经与功效看,*中勤从调理肝、胆、脾、胃、大肠、肾、膀胱等脏器入手,治疗方法以祛湿、活血为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西医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如右胁胀满、隐痛不适、乏力、肝肿大等,也可将其归于中医“积聚”“胁痛”“湿阻”“痰证”等病证范畴,常与肥胖、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等并见。

*中勤表示,脂肪肝主要由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及,或肝病日久,致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凝聚为痰,痰浊停聚中焦,壅塞气机,土(脾)壅木(肝)郁,肝胆失疏,气机不畅,血行瘀滞,痰瘀膏浊沉积于肝而成。病位在肝,与脾、肾、胆关系密切。治疗时除疏肝健脾、化痰祛瘀,还应利胆降浊。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时,*中勤将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以肝脂康方为基础方加味。若右胁胀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舌苔薄白或*,以肝郁气滞为主者,加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若右胁疼痛不适、口苦、舌红、苔*腻,以肝胆湿热为主者,加龙胆草、栀子、*芩等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若口干、口渴或消渴者,加葛根、生地*、麦冬、*连、玄参等清热生津止渴;若右胁刺痛、舌质紫黯或舌面有瘀斑,以瘀血为主者,加当归、郁金、红花、延胡索等活血化瘀;彩超显示肝硬化者,加牡蛎、鳖甲或鳖甲煎丸等软坚散结;心慌、胸痛、胸闷者加丹参、红景天、红花等活血化瘀通脉;若身体沉重、肢体困倦,以湿浊内蕴为主者,加茯苓、白术、薏米等健脾。

*中勤提醒,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每周量体重、腰围、血压,每两个月做肝功能、血脂和葡萄糖测定,每三个月行肝胆胰脾超声检查。同时,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减少高脂、高油、高糖类饮食,加强锻炼,努力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可减缓非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谢紊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