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小龙虾养殖资讯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小龙虾养殖户来说,了解小龙虾的生活习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养殖技术措施,是小龙虾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生活习性
小龙虾为夜行性动物,营底栖爬行生活。常栖息于河道、田沟、池塘、沼泽、湖泊、水库和稻田等淡水水域中,并在水域的斜坡上借助螯足营造洞穴栖居和繁殖。通常在水草丛生或有机碎屑及腐殖质丰富的水域中分布密度较高。白天光线强烈时克氏原螯虾大都喜欢栖息于水草之下或躲藏于洞穴中,晚上多数栖息于水草上或池岸边,活动范围大于白天。
小龙虾有较强的攀爬能力和掘洞能力,在水体缺氧、缺食、污染等不良生活环境下,常常会爬出水面进入另一水体。在气温不超过18C的条件下,小龙虾离水后可存活7~15天,夏季离水后在保持湿润的条件下可存活2~5天,冬季枯水期,岸边泥洞中的成虾利用雨水和晚间的露水使鳃部保持湿润可存活1~2个月甚至更长。脱水时间较长的虾若投放到水中将会产生应激反应和拒食现象,成活率低于50%。下大雨时,小龙虾常爬出水体外活动。在无石块、杂草及洞穴可供躲藏的水体中,小龙虾常在堤岸处掘穴。洞穴的深浅、走向与水体水位的波动、堤岸的土质及小龙虾的生活周期有关。小龙虾洞穴最长的可达1m,直径可达9cm。小龙虾能利用人工洞穴和水体内原有的洞穴及其他隐蔽物,掘穴行为多出现在繁殖期。在水位升降幅度较大的水体和龙虾的繁殖期,所掘洞穴较深,性成熟后的成虾在繁殖期或越冬期常采取穴居的方式,洞穴最深可达1m以上,每个洞穴通常有1~2只虾。
小龙虾对水体的低氧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水体溶氧保持在3mg/L以上即可满足其生长所需。当水体溶氧不足时,小龙虾常攀授到水体表层呼吸或借助于水体中的杂草、树枝、石块等物将身体偏转,使小龙虾一侧的鰓腔露出水体表面呼吸,甚至爬上陆地借助空气中的氧气呼吸。小龙虾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存,但前提是水体中必须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水体的溶氧量不可太低。小龙虾对水温并无特殊的要求,其生存水温为1~40°C,生长水温为10°C以上,最适水温为16~33°C。当水温低于10°C时,便会潜人洞内越冬,但整个冬季小龙虾仍有爬出洞穴觅食的活动。当水温高于33°C时白天进人深水区,晚上则大多集中在浅水区或草丛中觅食。
二、食性
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以摄食有机碎屑为主,喜食动物性饵料。对各种谷物、饼类、蔬菜、陆生牧草、水生植物、水生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小型底栖动物及动物尸体均能摄食,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由于植物性食物、有机碎屑等食物的易得性,在自然情况下,小龙虾的食物主要是以植物(水草)和杂质为主。据研究,在18~32°C时,小龙虾每昼夜摄食竹叶菜可达2.6%,水花生达1.1%,豆饼达1.2%,人工配合饲料达2.8%,摄食鱼肉达4.9%,而摄食蚯蚓高达14.8%,可见小龙虾喜食动物性饲料。在天然水体中,由于其捕食能力较差,在该虾的食物组成中植物性成分占98%以上。因此我们喂小龙虾以水草为主,搭配小麦、麸皮、饼粕、玉米等,也要搭配螺蛳、小杂鱼等。小龙虾不能捕捉游动较快的鱼类,但它能捕食鱼类的病残个体,在正常情况下,没有能力捕食鱼苗和鱼种。小龙虾个体间争斗较多。当存在空间狭小、食物短缺等状况时,个体间为了竞争,会发生较多争斗,甚至同类相食,导致小龙虾发生大量的死亡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