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晶报评地铁内进食就该挨罚
TUhjnbcbe - 2020/7/13 10:33:00
白癜风诚信企业

晶报评:地铁内进食就该挨罚


很多人担心“地铁禁食令”难以有效执行,但操作难度大、民众素质跟不上并不能成为法律“退缩”的理由


不久前出台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意见稿)》,将地铁内能否禁止饮食话题迅速炒热。而近日北京删除了“地铁禁食并要罚款”的规定,改为一种倡导,进一步令这种激辩升温:北京开“禁”了,深圳还禁不禁?


地铁进食就该被禁、挨罚。地铁车厢内相对封闭,空气不流通,进食留下的异味和垃圾不仅容易滋生细菌和蚊蝇甚至蟑螂,更容易给旁边乘客带来不适感。也许有人认为在地铁内进食是个人的事,用不着拔高到制定条文予以限制的地步。但请记住,地铁是一个公共空间,要学会遵守相应的公共规则,学会让渡利益,学会尊重他人不被打扰的权利。拒绝粗鄙,敬畏规则,在现代社会是一种起码的公民常识。


曾有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内进食引发骂战,说到底这与歧视无关,因为按照香港地铁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地铁付费区内饮食,包括月台和车厢等,否则处以定额罚款港币2000元。事实上,“地铁禁食”差不多是一种国际惯例,欧美很多国家的地铁也有类似法规,如美国的纽约和华盛顿、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等城市都明令禁止在地铁里吃喝。


当然,很多人担心“地铁禁食令”难以有效执行,如果最终成摆设,反而会伤害法律的尊严。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但操作难度大、民众素质跟不上并不能成为法律“退缩”的理由。公共场所禁烟令以及深圳推行的“垃圾不落地”模式,之所以要“迎难而上”,就是为了构建一种更有秩序的公共生活,让规则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到过发达国家的人,对人家良好的交通秩序印象深刻,不一定是人家的自觉性天生就比我们好,而是严苛的处罚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多年前,一位企业家到生意伙伴家中做客时,主人为他提供了一双塑料鞋套,被认为是对其人格的莫大侮辱。此事经公开报道后,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讨论,赞者有之,弹者亦有之。而今,进别人家前脱鞋或换上鞋套,已成了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礼仪。以此视之,将来某一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待这一场关于地铁禁食的讨论,会不会产生同样怪异的感觉?


延伸阅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晶报评地铁内进食就该挨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