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坚:中国铁路不是速度慢 而是管理落后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相继开通,中国铁路进入提速快车道已是不争的事实。 提速 已成发展大势,但如何 提速 仍需细化。着眼未来,因7 23动车事故导致的高铁降速决定是否会被更改?要不要重新提速?中国高铁保持怎样的发展速度才算合理?除了运行速度,还有哪些配套内容也需要 提速 ?我们就此分别对话723事故调查组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原上海铁道大学副校长孙章,高铁参与者、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日本著名铁道技术专家曾根悟,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等各专家,寻找答案。凤凰对话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赵坚认为大跃进的高铁建设留下后遗症, 现在还没有完,而且很多,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 赵坚建议重新定位中国铁路发展,高铁不能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和投资的主流方向,可以多发展普通线路,在既有线路可以跑到200、250公里,提高管理水平,才是正确的选择。中国应该要什么样的铁路?是值得从根本反思的问题。对话主持:陈芳大跃进的高铁建设留下后遗症凤凰资讯:一年后再来看 7 23 事故的发生,跟速度有无关系?是速度问题还是管理问题?赵坚:7-23事故其实是一次非常偶然的事故,管理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按照铁路基本的技规,事先知道安全设备出现问题,在没有确认前面车已经到达下一个车站,调度不能把后面的车放进去,主要是调度的问题。当然如果设备状态正常的话,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设备上也有问题。凤凰资讯:跟铁路发展速度和列车行驶速度有无直接关系?赵坚:很大的问题是片面强调高速度,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到了高铁上,对日常的管理就会放松。铁路过去的发展,并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标准,必然是高成本、高票价,不能解决中国的运输瓶颈。中国现在哪个行业、哪种产品是短缺的呢?只有铁路。为什么?就是因为不改革,没有下决心进行改革。所以造成了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大跃进的高铁建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后遗症现在还没有完,而且很多,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高铁的建设周期过短,施工质量是否存在隐患,尚有待观察。国外其他国家也修建过类似项目,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往往要修十年,而在中国则被要求两年内完成,抢工问题非常严重。建设周期太快,质量监控不到位,由此而来的安全隐患,在高铁投入试运行前,许多业内人士就曾为之担心,如今被不幸言中。中国应该建更多铁路但不是高铁凤凰资讯:放开来讲,整个中国铁路系统存在哪些问题?这一年铁道部有没有进行根本的反思?赵坚: 7 23 对全国人民都是一个悲剧,通过 7 23 使高铁大跃进这种热情开始降速。中央、铁道部、老百姓、媒体都开始反思,列车降速,在建项目降速,但这一年的反思根本不够,中国是不是要搞这么高标准的高铁建设?我觉得这是更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反思,中国应该要什么样的铁路?是不是要高铁大跃进?还有对体制的反思,这么大规模的建设,几万亿的投资,是不是应该有充分的讨论?2万多亿的投资,现在债务也达到2.5万亿了,再投下去可能5万亿。是不是应该充分讨论?现在只是把速度降下来了,在建的很多项目还是以高标准来建的。中国铁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片面追求高速度目标值的高铁大跃进是否要进行根本性调整?铁道部*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是否要做根本性改变?凤凰资讯:当时的高铁项目是如何上马的?赵坚:刘志*2003年提出跨越式发展,以前中国讨论过建设高铁,主要是建设京沪高铁,1993年我就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但后来变成讨论上磁悬浮技术还是上轮轨技术。刘志*2003年提出来跨越式发展,要搞客运专线,避开了高速铁路这个词,实际还是高速铁路,但叫客运专线。当时要跨越式发展,但是没有钱,每年的投资也就是2000亿,发展不了。2008年,他做了很大的一个规划,没有钱的话很难实现。恰逢2008年金融危机,国家出台4万亿计划,为铁路是可以投资的,用来带动经济,因此很多钱投在了铁路。凤凰资讯:中国该不该大规模发展高铁?赵坚:中国确实应该建更多的铁路,我一直讲到2020年,中国要建成16万公里的铁路,现在规划将建成12万公里历程的铁路,建得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但绝对不应该大规模建高速铁路。中国货运线路太少了,应该建更多的货运线路。因为货运是挣钱的,中国现在还是大量地用汽车来运煤,运基础原材料,用稀缺宝贵的石油资源换廉价的资源,整个资源配置是不合理的。现在高铁是客运线,高铁很大的问题是和既有线不兼容,票价是普通列车的3倍,老百姓乘坐不起,而且线上跑的车很少。高铁也不具备货运能力,普通列车不能上高速线运行,既有的线路货运能力没有充分释放,所以现金流不够,这是非常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