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西希西希营养学收录于话题#碳水化合物2#糖尿病1#血糖控制1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从年开始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糖尿病患病率和其对健康的巨大影响,WHO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而这一特殊疾病日在年也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之所以选择11月14日因为这一天正是班廷医生(SirFrederickBanting)的生日,正是他在年成功合成了人工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多,而且在中国增长非常迅速,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仅为1%,而到了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11.6%。也就是说在我们身边,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糖尿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的比例更高。想想身边的亲友、同事,我猜肯定能想到直接认识的糖尿病患者。
同样在年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血糖水平够诊断糖尿病的人,只有小于1/3的人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这不足1/3的人中仅有1/4正在接受治疗,在这些接受治疗的人群中只有一半血糖水平控制满意,也就是真正有糖尿病的人,只有1/24之一的人能控制血糖,大部分人的血糖都得不到很好的控制[1]。
在生活中除了用药之外,“吃”是最主要的升高血糖的因素,而“运动“是最主要的降低血糖的方法。所以今天的文章也从”吃“和”动“两方面入手,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到你或你身边的人,如何通过科学的吃和动控制血糖。
1、通过改变每餐搭配来控糖——
每天应该吃多少“糖”,如何控制主食?
糖尿病人最注意的应该就是“糖”应该怎么吃了。这里的“糖”其实指的是更广义的“碳水化合物”。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多的食物包括:谷物类主食比如米饭面食、根茎类蔬菜比如土豆红薯、各种水果、还有各种零食、甜点和含糖饮料。
零食、甜点、饮料中的糖属于添加糖类,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最无益的“糖”,有研究显示在现代膳食中,每日热量摄入的1/4左右来自于食物中的添加糖类。所以减少添加糖类的摄入是改善饮食的第一步,关于添加糖类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见西希之前的文章。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是控制膳食的第一步。
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被转化为能量的储存形式——脂肪,这些脂肪堆积在人体的代谢化工厂肝脏周围,就会影响全身的代谢,升高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如果能严格控制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每日kcal以下(相当于g碳水化合物),对于调整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有好处[2]。糖尿病患者如果某一天吃碳水化合物吃多了,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就会升高,所以保证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是很重要的。更个体化的目标是保证餐后血糖在10mmol/L以下[3]。
主食是糖尿病人